没有父母托举的人生是什么样的
我的朋友是97年的女孩子(年糕),离异之后儿子跟了男方,后面这个男朋友是家里相亲认识的,男生呢是没有结过婚的属于头婚,他们俩谈了有三年多,其中一年是异地。他们是在异地一年之后订婚的,订婚之后年糕搬去了男生的城市并且开始同居。 同居的一年处于磨合阶段,两个人经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感情好的时候也是黏黏糊糊的肉麻桥段。年糕总结给我的吵架原因是:当她一个人来到了他的城市,这个城市有他的亲朋好友甚至父母,一面要承受自己父母的压力(她的父母不同意她跟男生在一个城市,说是结婚之后再过去,可是她认为需要相处才能知道男生值不值得托付),一面要应对男生的父母及好友,一面是男生的思维还没有从原生家庭的大家转到他们两个人的这个小家里面。 吵架之后的处理方式也有差距,一个是急脾气,需要及时沟通解决,一个是冷暴力,希望对方自己消化。尤其是在晚上吵架,吵架过不过夜也成了一个矛盾点。 但是这些事情男生的父母知道的不多,只是到了同居那后的年底就开始催婚,但只是单纯的催婚,彩礼、三金、酒席...一切都没有提过,甚至于都没有到女方父母家谈过。两个小年轻呢自己兜里也没有能力独自扛下结婚的所有开支,因此又过了一年。 到了去年年底,男方家终于坐不住了,又催结婚的事情。男生就组了一个饭局,双方父母及媒婆都在场。这个饭局上面谈妥了彩礼及酒席事宜,约定好今年年底办酒席结婚,傻乎乎的姑娘忘记谈三金的问题,在她看来三金是结婚雷打不动的风俗,后面想起来了也觉得谈不谈都无所谓,男生的父母应该会主动承担这部分。可是她忘了一件事情,装睡的人自己是不会醒的,就算叫也叫不醒。 男方家今年年初在老家修了房子,很突然的决定,修房子不仅要消耗存款,还要消耗打工的时间。到了9月,突然提及了结婚的事宜,男方的父母跟年糕父母商量,因为修了房子手头紧,希望先扯证,彩礼延期给,酒席后补办,年糕的父亲很是气愤但是又考虑到男方修了房子经济确实会有一些影响,所以提出要求,彩礼先给一半,酒席办了之后再扯证,酒席只办比较亲近的亲戚。其实,这也算是女方家的退步了。 男方父亲的S操作来了,他提出在女方办酒席的时候自己不回老家参与,因为修房子耽误了打工时间,需要挣钱。男方也不在老家办酒席,在打工的地方办酒席。年糕的父亲表示如果没有时间办酒席,那就双方都不办酒席,彩礼一次性给清。 年糕和她男朋友去找男方父母商量的时候,男方父亲此时表示让男生做上门女婿。 看到现在,我不知道他们的后续是什么样子的。男方父亲的态度已经表明,似乎并没有商量的余地了,那此后的一系列结婚事宜,都是他们两个新人自己承担。几万块的彩礼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两个人攒攒还是能够承受的住,毕竟这才只是婚姻生活的开始。 在一段婚姻的开端就是负债前行,那么这段婚姻免不了因为柴米油盐斤斤计较,免不了因为男方父亲的做法争吵,虽然我不赞同啃老的桥段,可是父母适当的托举确实会让孩子的小家成长的更快,也会让年轻人的婚姻生活更加美满幸福。
赞(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