級別:新手上路 ( 8 )
發帖:94
威望:88 點
金錢:7499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4-11-19
所谓的农业税制度就是奴隶制剥削与大跃进时期的灾难性后果一、什么是农业税:制度的美化与现实的剥夺
农业税,原本是一种国家向农民征收的税种,形式上是为了国家财政、农业调控和城乡平衡。然而在中共建政后,农业税早已偏离“合理税负”的初衷,变成了对广大农民长期而系统的掠夺手段。 1950年代,农村土地改革后,中共号称“农民翻身做主人”,可农民刚从地主手里夺回土地,马上就被国家用农业税、统购统销政策强行控制。**农民“名义上有地,实际没产出自由”。**他们种出的粮食,不是自己吃,不是自由售卖,而是“优先上交国家计划”,被称作“交公粮”。 这一制度最大的本质问题是: 把农民当成国家粮仓的奴隶,而不是作为生产者去保障其最基本的生存权。 二、大跃进与极端征粮政策:疯狂的制度杀人机器 1958年,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中共提出“亩产万斤”、“钢铁翻番”等荒诞目标。为了在“政绩”上讨好毛泽东,各级官员纷纷虚报粮食产量,什么“卫星田”、“水稻比人高”的神话满天飞。 而正是这些严重虚报的数据,成为了国家“加征农业税、统购指标”的依据。 举个例子: 如果一个县官说今年亩产8000斤,实际上只有800斤,中央就会要求“上交3000斤”,怎么办? ——只有一个办法:搜刮农民家中最后一粒粮食。 于是悲剧发生: 粮仓满了,村庄饿殍遍野; 公社干部入户“查粮”,挖地三尺,搜锅倒缸; 不交粮就扣“右派帽子”,打骂、拘禁、公开批斗; 无数农民因为**“吃了多余的粮食”**被活活打死、饿死。 这不是税收,这是制度化的掠夺,是政治加经济的双重杀人。 三、制度后果:饿死三千万,谁负责? 根据多位历史学家与党内资料统计,在1959至1961年大饥荒中,中国约有1500多个县发生严重饥荒事件,饿死人数保守估计在3000万以上。 而这个灾难的直接原因,并不是“自然灾害”(当年气候并不异常),而是以下三个制度性问题: 浮夸风造成虚假产量数据; 农业税及统购统销制度将真实产出强行征收; 国家机器镇压农民反抗,严禁流民逃荒与“谣言传播”。 换句话说,这是一次人为制度灾难,是以“农业税+政绩政治”为核心的官僚体制导致的群体性死亡。 更讽刺的是:饥荒最严重的时候,中国还在大量向苏联、越南等国“出口粮食”,为的是面子和意识形态输出。 四、农民的命运:从“翻身做主人”到“被榨干致死” 中共一直宣传“农民翻身做主人”,可在大跃进时期,农民在制度下甚至不如奴隶: 没有土地自由:土地归集体,不能自由耕种; 没有产出自由:粮食要上交,吃饭靠“食堂”分配; 没有迁徙自由:户口制度限制农民逃荒; 没有反抗权利:批斗、打压、枪毙随时降临。 这些特征加在一起,其实就是现代化外衣下的“制度性农奴制”。 五、迟到的“取消农业税”:亡羊补牢还是掩盖历史? 2006年,中国官方宣布全面取消农业税。看似一场“农民大解放”,但仔细分析,这个政策更像是: 对过去剥削政策的被动修正; 对历史伤痕的冷处理与掩盖; 在城市化、农村人口流失背景下的“顺水人情”。 至今,大跃进饿死三千万仍被中共视为“禁区”,不能公开讨论,更无人被追责。相反,那些制造灾难的元凶,有的安享晚年,有的甚至仍被树为“伟大领袖”。 六、统购统销制度:旧瓶装新酒,剥削仍在延续 所谓“统购统销”,全称为“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制度,是中共在1950年代确立的核心经济管控手段,最初用于粮食、棉花、油料等重要农产品。名义上是为了“国家统一调度资源、保障供给”,但本质上是将农民生产的产品强行收归国家,并以极低价格收购,垄断销售渠道,从中榨取暴利。 大跃进时期的统购统销是怎样剥削的? 农民种粮食,国家“统一收购”,价格远低于市场; 自留地极少,不能自由买卖、流通; 国家再以更高价格转卖给城市居民、出口给外国; 农民被剥夺了最基本的市场权利,成了“种地却吃不饱”的生产工具。 这是一种以国家名义实行的经济统治手段,本质上就是结构性剥削。更讽刺的是,政府还用“计划经济”“统一调度”来包装这一制度。 今天的统购统销,还存在吗? 表面上,统购统销制度在19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松动,1990年代开始放开粮食流通,似乎进入了“市场化”。但实质上,这一制度并未彻底废除,而是以不同形式继续存在,尤其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 地方农业“保护价”强制回购制度 某些地区政府仍强行要求农民以所谓“保护价”向国有粮库销售,但这个“保护价”并不透明,经常低于市场行情。 特定农产品的收购垄断 比如烟草、棉花、稻米、盐等,仍由特定国企或垄断部门负责“统购”或“限购”,农民或企业无自由议价权。 乡村土地种植结构“指导”制度 地方政府对土地种什么、多少、收购价,仍拥有指导乃至实际控制权。农民并不是真正的自由市场主体。 农产品出口由国家掌控 外贸出口由国有公司垄断,农民无法直接对接国际市场,只能通过“倒手层层剥削”的方式获取极低收益。 这些制度变化背后体现的是:剥削没有消失,只是换了种说法,披上了现代化、市场化的外衣。 七、“现代农业政策”真的自由了吗? 在当前中国,农民的土地依旧无法自由买卖,农村的户籍制度、资源制度、金融政策都对农民极其不利。所谓“鼓励农村发展现代农业”,不过是: 要求农民为国家做产业基础, 但不给他们应有的土地、价格、市场、利润自由。 而背后的深层逻辑依旧是:“国家掌控一切生产资料与流通权,农民负责种地,不负责决定”。 所以说,不论是1950年代的统购统销,还是今天的“指导价收购”“农业合作社收编”“土地流转集约化”,只要农民不能自由决定价格、流通和交易对象,剥削的实质就仍然存在。 结语补充: 所谓统购统销,本质是对农民生产成果的控制与榨取。不论它叫“计划经济”还是“调控机制”,只要没有自由市场参与权,只要农民的定价权和交易权被剥夺,这种制度就是奴役性的,是现代伪装下的旧式剥削。 赞(0)
|